第152章 年4月26日 江苏大丰上海农场
推荐阅读:洪荒之妹控伏羲、重生之万界主宰、锋神传奇、英雄联盟之狂暴重生、抗日之特种战将、我爱上了一具女尸、仙王的日常生活、男神要抱抱:遵命,校草大人!、超维机战、梦幻九七、
第一百五十二章
1966年4月26日
江苏大丰上海农场
方梅忙乎了半天,头早就不晕了,倒是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晚饭时间还没到,她只好在场部的院子里,边溜达边听小顾刚才了解到的情况。
“我刚才到黄非住处周围去找邻居聊了聊……”
方梅打断他的话:“你是以什么身份去聊的?”
“我说我是新来的农机技术员,刚到场部报到,来找上海老乡聊天。”
“很好!可你会说上海话吗?这里可多半是上海来的。”
“会的,方副处长,我在上海上的警校,又在派出所和分局干了好几年,后来才调到市局的。”
“小顾,你别介意啊,我是怕你露馅,那样的话,邻居可就不愿跟你说实话了。你接着说。”
“我聊了好几家,其中有一个人说了些情况。他说,星期天他去场部小集市买东西,有个陌生人在集市上打听黄非住在哪儿,他正好在旁边,便指了指路对面正在摆摊修鞋的黄非,那人就过去了。等他回家时,透过窗子,看见黄非在屋里跟那个人对坐着喝茶,还吃着东西,好像聊得还挺高兴。到该上班的那天,黄非还在家好好的,只是说有点不舒服,躺了一天,谁知第二天早上就心脏病发作死了。他还跟我感叹了半天人生无常。”
“他怎么这么注意黄非?”
“这人住在黄非后面的屋子,大门正对着黄非家的后窗子。因为时常在门口泼脏水,黄非嫌招蚊虫,两人之间有些小矛盾,所以他比较留心。”
“那个陌生人说的什么话?”
“上海话。”
“他长什么样?带什么东西了吗?后来去哪儿了?”
“他说就是个普通人,40多岁,穿身旧的军干服,提着个网兜,里面像是一包糕点。后面去哪儿他就不知道了。”
“怎么看出是糕点?”
“我问了,他说就像是县城供销社卖的那种用纸包的散装点心。”
“嗯,我在簸箕里发现的,可能就是那包糕点的包装纸。”
“您怀疑那包糕点有问题?”
“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小顾,明天一早我们去盐城公安局,一来,看看法医的尸体解剖结论;二来,把我今天提取的东西逐一做检验,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这边毗邻黄海,天黑得要早一些,当他们走进食堂,发现已经摆了一桌子菜,场长和另外三人正在等他们。
场长热情地说:“来来,请坐请坐,把酒先倒上,我再慢慢介绍。”说着拿过一瓶双沟大曲就要打开。
方梅连忙阻止,“场长,工作时间我们不喝酒。您这瓶酒借给我吧。”边说边拿过酒递给小顾,“晚上,你再去一趟那个邻居家,把这个带上,跟他再好好聊聊,问清楚那个人长什么样,去哪儿了。”
在座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人有些紧张地问:“难道黄非是非正常死亡?”
方梅笑了笑反问:“你的用词很专业嘛,这位同志也在公安干过?”
场长忙介绍:“小董是原来黄非服刑时的管教队长,也属公安口。我给大家相互介绍一下,这位是广东省公安厅的方副处长,这位是上海市公安局的顾海滨同志;这两位是我们农场的储副场长和周副场长,他们都是上海农垦管理局的干部。”
方梅怕拂了主人的好意,也为了转移话题,忙说:“你们平常工作很辛苦,难得有顿酒喝。这样吧,你们几个男同志放开喝,我陪一小杯,如何?”
场长是个爽快人,便说:“好,方副处长你随意,我们几个把另一瓶分了。”说罢拿起饭碗连汤带菜盛了满满一碗放在方梅面前,道:“方副处长来尝尝我们苏北的头道菜,你累了一天,中午也没吃饭,先吃一碗头道菜,暖暖胃。”
“为什么叫头道菜?”
“这里面有肉皮、鱼丸、青菜…,我们苏北靠海边,天气冷,又潮湿,渔民们炖上一锅,连菜带饭都有了,又暖和又抵饿又实惠,久而久之就成了盐城八大碗的第一碗,所以就叫头道菜。有钱人家还要加火腿、冬笋、鹌鹑蛋什么的。”
方梅早就饥肠辘辘,连汤带菜一碗下去赞不绝口。
“吃完头道菜,我们一起干一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场长一边不断给方梅夹菜,一边不停地介绍:“这是红烧野鸭子,这是清蒸昂刺鱼,这是炝白条虾,这是淡菜萝卜,这是肉烧茨菇…。”
方梅望着面前堆着满满的碟子,感叹说到:“一路上看到茫茫一片芦苇和盐碱地,以为这里物产贫乏,生活条件艰苦,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好吃的。”
场长自豪地说:“不瞒你说,刚建农场时生活确实很艰苦,战天斗地十几年现在不一样了,这一桌子都是我们自产的。我们农场如今号称上海的菜篮子、米袋子。”他敲敲盛着米饭的搪瓷大盆:“你看,这大米也是我们种的,在上海可是抢手货。”
方梅话音一转,有些明知故问:“这里号称‘上海飞地’,有长途汽车来往于大丰和上海之间吗?”
1966年4月26日
江苏大丰上海农场
方梅忙乎了半天,头早就不晕了,倒是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晚饭时间还没到,她只好在场部的院子里,边溜达边听小顾刚才了解到的情况。
“我刚才到黄非住处周围去找邻居聊了聊……”
方梅打断他的话:“你是以什么身份去聊的?”
“我说我是新来的农机技术员,刚到场部报到,来找上海老乡聊天。”
“很好!可你会说上海话吗?这里可多半是上海来的。”
“会的,方副处长,我在上海上的警校,又在派出所和分局干了好几年,后来才调到市局的。”
“小顾,你别介意啊,我是怕你露馅,那样的话,邻居可就不愿跟你说实话了。你接着说。”
“我聊了好几家,其中有一个人说了些情况。他说,星期天他去场部小集市买东西,有个陌生人在集市上打听黄非住在哪儿,他正好在旁边,便指了指路对面正在摆摊修鞋的黄非,那人就过去了。等他回家时,透过窗子,看见黄非在屋里跟那个人对坐着喝茶,还吃着东西,好像聊得还挺高兴。到该上班的那天,黄非还在家好好的,只是说有点不舒服,躺了一天,谁知第二天早上就心脏病发作死了。他还跟我感叹了半天人生无常。”
“他怎么这么注意黄非?”
“这人住在黄非后面的屋子,大门正对着黄非家的后窗子。因为时常在门口泼脏水,黄非嫌招蚊虫,两人之间有些小矛盾,所以他比较留心。”
“那个陌生人说的什么话?”
“上海话。”
“他长什么样?带什么东西了吗?后来去哪儿了?”
“他说就是个普通人,40多岁,穿身旧的军干服,提着个网兜,里面像是一包糕点。后面去哪儿他就不知道了。”
“怎么看出是糕点?”
“我问了,他说就像是县城供销社卖的那种用纸包的散装点心。”
“嗯,我在簸箕里发现的,可能就是那包糕点的包装纸。”
“您怀疑那包糕点有问题?”
“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小顾,明天一早我们去盐城公安局,一来,看看法医的尸体解剖结论;二来,把我今天提取的东西逐一做检验,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这边毗邻黄海,天黑得要早一些,当他们走进食堂,发现已经摆了一桌子菜,场长和另外三人正在等他们。
场长热情地说:“来来,请坐请坐,把酒先倒上,我再慢慢介绍。”说着拿过一瓶双沟大曲就要打开。
方梅连忙阻止,“场长,工作时间我们不喝酒。您这瓶酒借给我吧。”边说边拿过酒递给小顾,“晚上,你再去一趟那个邻居家,把这个带上,跟他再好好聊聊,问清楚那个人长什么样,去哪儿了。”
在座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人有些紧张地问:“难道黄非是非正常死亡?”
方梅笑了笑反问:“你的用词很专业嘛,这位同志也在公安干过?”
场长忙介绍:“小董是原来黄非服刑时的管教队长,也属公安口。我给大家相互介绍一下,这位是广东省公安厅的方副处长,这位是上海市公安局的顾海滨同志;这两位是我们农场的储副场长和周副场长,他们都是上海农垦管理局的干部。”
方梅怕拂了主人的好意,也为了转移话题,忙说:“你们平常工作很辛苦,难得有顿酒喝。这样吧,你们几个男同志放开喝,我陪一小杯,如何?”
场长是个爽快人,便说:“好,方副处长你随意,我们几个把另一瓶分了。”说罢拿起饭碗连汤带菜盛了满满一碗放在方梅面前,道:“方副处长来尝尝我们苏北的头道菜,你累了一天,中午也没吃饭,先吃一碗头道菜,暖暖胃。”
“为什么叫头道菜?”
“这里面有肉皮、鱼丸、青菜…,我们苏北靠海边,天气冷,又潮湿,渔民们炖上一锅,连菜带饭都有了,又暖和又抵饿又实惠,久而久之就成了盐城八大碗的第一碗,所以就叫头道菜。有钱人家还要加火腿、冬笋、鹌鹑蛋什么的。”
方梅早就饥肠辘辘,连汤带菜一碗下去赞不绝口。
“吃完头道菜,我们一起干一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场长一边不断给方梅夹菜,一边不停地介绍:“这是红烧野鸭子,这是清蒸昂刺鱼,这是炝白条虾,这是淡菜萝卜,这是肉烧茨菇…。”
方梅望着面前堆着满满的碟子,感叹说到:“一路上看到茫茫一片芦苇和盐碱地,以为这里物产贫乏,生活条件艰苦,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好吃的。”
场长自豪地说:“不瞒你说,刚建农场时生活确实很艰苦,战天斗地十几年现在不一样了,这一桌子都是我们自产的。我们农场如今号称上海的菜篮子、米袋子。”他敲敲盛着米饭的搪瓷大盆:“你看,这大米也是我们种的,在上海可是抢手货。”
方梅话音一转,有些明知故问:“这里号称‘上海飞地’,有长途汽车来往于大丰和上海之间吗?”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3/3869/18374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