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禾网 > 奇幻小说 >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 第19章 年11月 木樨地 临别赠言

第19章 年11月 木樨地 临别赠言

推荐阅读:洪荒之妹控伏羲重生之万界主宰锋神传奇英雄联盟之狂暴重生抗日之特种战将我爱上了一具女尸仙王的日常生活男神要抱抱:遵命,校草大人!超维机战梦幻九七

    第十九章
    1962年11月
    北京木樨地
    自从田之雄接受任务以来,他时时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好让他能早日实现成为英雄的梦想。他向往紧张刺激的潜伏生涯,更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觉得组织上挑选他承担这个任务,是对他作为优秀侦察员的最大肯定。
    要说内心有什么忐忑,他觉得是让妻儿受了委屈;但这不算什么,反正过不了多久,当他完成任务胜利归来,组织上就会把一切解释清楚,付出一点代价是值得的。他甚至从心里笃定认为,凌局长、郭厅长所说的十年八年只是一种大致的表述方式,也许再过个两三年形势便会发生巨大变化。
    他唯一担心的是,他过去后没能通过对手的审查,暴露了真实意图,引来杀身之祸。他不怕死,担心的是没能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尤其是听说对手拥有美国援助的测谎器、化学药物等科技手段来对付受审者,他内心总觉不安。他从小没上过正式的学堂,是父亲教给他和英哥一起识字,解放后只上过速成中学,读书、写字问题不大,但对科学仪器之类的东西知之甚少,总怀有一种神秘感和畏惧感。
    于鼎洞悉田之雄的顾虑,相处大半个月了,他越来越喜欢这个聪明干练而又充满朝气的小伙子。想到田之雄即将要去执行的艰巨任务,他恨不能将全身的本领全部传授给他这个特殊的学生,可时间太短,他只能针对田之雄的短板择要而授,好在田之雄挺有悟性,又具备十几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很多东西一点拨便懂,甚至能举一反三,这让他欣喜不已。
    即使是在公安部门内部也鲜有人知道,于鼎曾是中央特科成员,早年曾去苏联学习情报保卫课程。归国后,打入了军统,曾任多个训练班的总教官。他的真实身份和特殊贡献只有极少人知道。很多人开始熟悉他,是在1948年华北局社会部在河北平山县距西柏坡不远的东黄泥村开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上,他是最受学员欢迎的教官。
    建国后,训练班的学员大多数成为中央和地方公安战线的中坚力量。
    一般而言,解放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公开身份,大多数都会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而不是继续留在保卫部门。因为身份曝光了再从事这项工作,无疑会让对手轻易识别关注。
    而于鼎不一样,他曾长期从事训练班的教学培训工作,对对手的行事风格太熟悉了。就像不同的电台发报,在外人听来都是滴滴哒哒的声音,而对于熟练且经验丰富的监听员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判定不同的发报手法来区分不同的报务员。于鼎就是这样的行家,他能从特务的联络方式、掩护手法、用刀习惯、炸点选择等等细微之处分辨不同,甚至能判断出不同教官的个人风格。
    在解放初期,斗争形势严峻,特务多如牛毛,在技侦手段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于鼎的作用就凸显出夺目的光芒了,成为潜伏特务的克星。
    特殊的经历,让他在两边的情报战线中都拥有一大批学生,也让他对老对手的审查方式了如指掌。因此,当初凌祥云局长在田之雄接受任务后,第一个想到的在最短时间内突击培训田之雄的人选就是他——于鼎。
    坦率地说,于鼎对老对手那一套审讯办法评价不高,倒不是当年他教的不好,而是他认为他们既崇洋媚外又固步自封,除了威胁恫吓、收买利诱外,就是照搬美国的经验,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没有与时俱进,发展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相对于对岸貌似严格的审讯,于鼎其实心里更担心田之雄自己的心态变化。他决定用攻心的办法来帮助田之雄过这道关,而不拘泥于一些技巧的训练。
    这天傍晚吃过晚饭,于鼎照例带着田之雄顺着运动场的跑道散步。望着有心事的田之雄,于鼎不紧不慢地说:“阿雄,你是不是心里一直盼望着我给你传授些对付审讯的技巧啊?”
    田之雄充满期盼地望着老师。
    于鼎接着说:“你是个机灵精干的侦察员,但有的时候心思太重,患得患失,这是你的不足,以后要注意克服。”
    田之雄点点头。
    于鼎又说:“我知道你对任务满怀期待,充满使命感,又担心完不成任务,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期望。你长期在一线做公安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对敌人也不陌生,但那是作为国家机器的一员从正面从事对敌斗争,你身后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和安全保障,因此,可以无所畏惧。可当你置身于强敌环伺的环境下,既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又要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个角色的转换就需要相当的难度了。尽管组织上会尽可能地安排好支援系统、保障措施,但敌后的环境难免会让你感觉到担心、焦虑、紧张甚至恐惧,尤其当任务期限遥遥无期的时候,这很正常!虽然都说我们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组成的,其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是人面对危险时自然就会产生畏惧感,这并不可怕,也不羞耻,关键在于如何正视。这一点我当年深有体会。”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3/3869/18373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