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皇后生辰献寿礼

推荐阅读:反派帝皇:开局生出鸿蒙霸体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大秦:不装了,我爷爷是始皇重生七零:改嫁后我一步登天了重回进村前,我带被拐女大苟命团宠小奶包,疯批暴君沉迷养崽逆徒出山许大茂的四合院替身退位后,顾总跪地轻哄求原谅

    李恪将三金叫来,询问店铺的相关事宜。
    “殿下,东西两市皆已按殿下要求购买了店铺,都是在地段最好的地方,目前已经在装修中。”
    三金将手头的工作和汇报了一遍。
    “甚好,有赏。”李恪很满意。
    “把手头的事与何毕交接一下,以后你专管研发。”
    “研发工作会越来越忙碌,会相当锻炼人。”
    日后,这蜀王庄或将成为大唐的研究中心,恐怕三金会忙到发疯。
    “喏。”三金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
    有挑战性才好,他就喜欢挑战自我。
    接下来的日子,李恪一直在蜀王庄中度过。
    这段时间,长安城大街小巷中,百姓们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长孙皇后的寿辰了。
    三月中旬。
    整个太极宫都挂满了红灯笼,张灯结彩的,好不热闹。
    是的,今天便是长孙皇后的生辰。
    为了这一天,各家勋贵自然是做了不少准备,不论皇后会不会亲自过目,献上的礼物也必须要用心。
    生辰的庆贺地点设置在后宫,朝中大臣们自是不方便去的。
    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的家眷早早便进宫庆贺,顺便展开夫人社交。
    “皇后娘娘,您气色看上去好多了呢。”
    “祝贺皇后娘娘身康体健,万事如意。”
    “皇后娘娘,望您平安喜乐,健康顺遂。”
    “……”
    各位妃子,夫人先是围绕在长孙皇后身旁说一些吉祥话。
    说完吉祥话之后,大家才会各自在殿中选择地方落座。
    跟着来见世面的女儿家,嘴巴也是甜的很,哄得人一愣一愣的。
    “姐姐,你家三郎可曾婚配?我家小女也到年纪了,你看…”
    “那就改天见见?你我两家门当户对,合适的话就订下。”
    古人婚姻遵循父母之言,也会在这种场合直接议论。
    和后世的女生上来就问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存款多少不同;
    大唐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更多考虑的是强强联合,以此巩固家族地位。
    在众人的交谈声中,寿辰也来到了大家最喜欢的环节:献寿礼。
    作为大唐最尊贵的女性之一,皇后寿辰收到的礼物往往会成为当年的礼物标杆。
    就跟后世那广告词儿似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
    如此特殊的日子,李世民自是早早就来到后宫,陪皇后过生辰。
    “儿臣恭贺母后芳邻永驻,福寿绵长。”
    按照长幼有序,最先站出来献寿礼的,自然是太子李承乾了。
    “听闻太医所言,母后需要进补,儿臣偶然得到一支300年份的长白山野山参,特地送来给您补补身子。”
    在大唐,来自长白山的上等老山参是贡品中最珍贵的存在。
    药王孙思邈就曾收录了400多个含有人参的药方,让世人普遍意识到人参的功效。
    人参可谓一时间红极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送礼首选。
    然而,长白山的野生人参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伴随着李承乾的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侧目。
    “哇,居然是长白山野生人参!那不是只有渤海国才会有的吗?”
    “百年以上的人参酒足以吊命,这居然是300年的,太子殿下太孝顺了!”
    “极品,极品啊!实乃可遇不可求的极品野山参!”
    众人眼神炽热无比,在她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另一条命。
    有些妇人在生产的时候舌下含上那么一片,便能够化险为夷。
    就连李世民都忍不住拍手称赞,“好!太子这礼物送的好!”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识于微末,这么多年历经风风雨雨,感情十分深厚。
    长孙皇后身子虚弱,一直是他的牵挂,难得太子如此孝顺。
    一时间,李世民也有种孩子长大了的满足感。
    “太子有心了,这礼物本宫很喜欢。”长孙皇后笑靥如花。
    见状,李承乾也笑着点头退下。
    看着他的样子,李恪也替他开心,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李承乾这时候还未跛脚,为人还算不错,见李恪的手势也微微颔首,积极回应。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儿臣祝母后:日月同辉永昌明,寿比南山不老松。”
    李承乾之后,李泰便是迫不及待地上去了,还冲李恪使了个挑衅地眼神。
    李恪也完全不在意,人家是长孙皇后亲儿子,恃宠而骄也可以理解。
    至于以后么,处得好么就处,处不好就算了。
    李世民那么多儿子,说实话大家也不熟,他表示拒绝无效社交。
    “母后,儿臣准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之前听母后喜欢,特地让人走遍大唐寻来,博母后一笑。”
    啪啪—!
    李泰轻轻鼓掌,侍女便是上前小心翼翼地展开那所谓的真迹。
    真迹一展开,那后世字帖般地字迹便是缓缓浮现在李恪眼前。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1/1347/2623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