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

推荐阅读:反派帝皇:开局生出鸿蒙霸体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大秦:不装了,我爷爷是始皇重生七零:改嫁后我一步登天了重回进村前,我带被拐女大苟命团宠小奶包,疯批暴君沉迷养崽逆徒出山许大茂的四合院替身退位后,顾总跪地轻哄求原谅

    众人转头朝太极殿门口望去。
    来人是一名中年女子,身着名贵襦裙,虽不再年轻,却风韵犹存。
    所过之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似有似无的香气,摄人心魄。
    好似美女拿着粉红小手绢,在冲你招手:来呀,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嗯~是青楼里的老鸨没错了!
    “奴婢榭香阁…王春花见过陛下…”
    王春花哪见过这般阵仗,一进两仪殿便是吓得直接跪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抬起头来。”李世民双眼微眯,冷哼一声。
    王春花颤颤巍巍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不安,亦或是…纠结。
    “昨日蜀王和长孙冲是在你们榭香阁喝酒吧?”李世民的声音传来,压迫性极强。
    虽然他也觉得事情反常,但碍于在朝堂之上,也不得不走个流程,否则无法对群臣交代。
    身为帝王,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实则处处受制。
    况且,他也颇为好奇,这些人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是。”王春花点头如捣蒜。
    “那朕问你,蜀王可有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吗?”
    王春花并没有立马回答,而是抬眸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似乎是在确认什么。
    “嗯哼,你实话实说就好。”长孙无忌翻了个白眼,心底一阵无语。
    你特么冲我看什么?!
    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和我有联系吗?
    是的。
    长孙无忌确实派人去和王春花交代过一些细节。
    原因很简单,虽说李恪同时身具隋炀帝和李世民两代皇族血脉,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随着李恪的声望愈盛,他也不得不防一手。
    否则李恪的威望盖过太子,对长孙家没有任何好处。
    以他了解,蜀王造反,李世民多半不会信的。
    但也足够敲打李恪一番,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至于杀了?别闹!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回陛下的话,昨日下午蜀王殿下和长孙大郎确实在我们榭香阁喝酒,酒后胡言当不得真…”
    在得到长孙无忌的肯定以后,王春花按照既定话术娓娓道来。
    这句话,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更是留有想象空间,脑补才最是致命!
    说到这,王春花故意顿了下,咬紧红唇,似乎有难言之隐。
    突如其来的停顿,让所有大臣都倒吸一口凉气。
    总感觉事情不妙,难道蜀王殿下真的意图谋反?
    “嗯?为何停下?”李世民摆手道,“继续!”
    所有大臣都不由得朝着父子俩看去,生怕错过点什么。
    李世民嘴角微微翘起,眼神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都说伴君如伴虎,果真如是。
    就连皇子都是一份危险职业!
    反观李恪却淡定自若,好似这事儿根本与他无关。
    “是!”王春花继续说道:“喝醉后,蜀王殿下曾言,太子又算个什么东西?”
    “他哪样都不如我,就算亲自来了,又能奈我何?”
    “若非凭借着嫡长子的身份,这太子之位岂能轮得到他?”
    “……”
    王春花掐头去尾,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让所有人都的产生了一丝错觉:仿佛…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就连龙椅上的李世民都有些恍惚,这是李恪说得出来的?
    话音刚落,高士廉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弹劾道:“陛下,蜀王殿下口不择言,属实大逆不道!恳请陛下责罚,否则必将有损皇家颜面,有违大唐律法!”
    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拱火道:“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
    朝堂上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几乎一半的大臣已经站出来了,好似在附议,又好似在威胁…
    李世民指了指趴在地上的王春花,没好气道:“孽子,她所言可为真?”
    【叮,检测到宿主受人诬陷,触发选择任务】
    【任务一:保持沉默,低头不语;完成奖励:先天一口窝囊气】
    【任务二:倒打一耙:邪魅一笑:“老登,这老鸨该不会是你老相好吧?”;完成奖励:肥皂制作工艺】
    【任务三: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对待敌人,姿势要稳,手段要狠!反手扣上蓄意谋杀皇子的罪名;完成奖励:曲辕犁制作全套工艺】
    李恪晃眼一看,瞬间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
    第一个选项,先天一口窝囊气,上辈子窝囊够了,率先排除。
    第二个选项,看上去就跟长舌妇似的…
    关键是杀伤力也不咋滴,顶多败坏一下高士廉的名声,但也仅此而已。
    男人嘛,懂得都懂,谁还没几个老相好了?
    第三个选项,君子不重则不威…系统学的怕不是《抡语》吧?
    扣上谋杀皇子的大帽子,那情节可就严重了。
    好毒!
    他好喜欢!
    嘿~谁还没点心机了?
    最关键的是,贞观四年秋,关中刚经历过蝗灾,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1/1347/2622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