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 小院里的哲学家
推荐阅读:反派帝皇:开局生出鸿蒙霸体、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大秦:不装了,我爷爷是始皇、重生七零:改嫁后我一步登天了、重回进村前,我带被拐女大苟命、团宠小奶包,疯批暴君沉迷养崽、逆徒出山、许大茂的四合院、替身退位后,顾总跪地轻哄求原谅、
金竟成随即讲述起来:
“我在纽约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是从中国来纽约的留学生,他攻读的是哲学硕士,有一次我问他,当初你为何要选择哲学专业,他跟我讲述了一个他的故事。”
“他的老家在中国的一座镇,这座镇很少见到怀旧气息浓郁的院,事实上,这样的院曾有许多的,只不过后来相继被二层或三层楼房取代,也就很难看到了。饶是如此,在他的脑海深处,还是有一座特别的院坐着,哪怕后来他到了纽约,脑海中偶尔都会浮现出它的样子。”
“他之所以能清楚记得这么一座院,记忆没被时光的洪流冲淡冲化,关键不是院本身,而冲着一个住在里面的人,是这个人让他记住了这个院。”
“这是一个住非常破的院,住在这个院里的是一个年轻男人,他就像是一个隐士一样,这隐士所住的院没有院门,甚至连四周的墙都是有一截没一截的,断断续续,颓颓废废,仿佛年岁过大的老人那口牙齿。就是这样的墙,上面总是爬满绿油油的爬山虎,如此一来,远远看去,除了漏洞的地方就是爬山虎,整个墙本身似乎成了一种摆设。或者也可以,整个墙本身多出一种莫大的神秘感,如同他,如同他的隐匿。”
“当时我的中国朋友对这个隐士最大的感觉就是神秘,不光我的中国朋友如此认为,隐士身边年长的人同样这么看待他。神秘之外,隐士便只剩下沉默了,很少讲话,更很少跟人接触,日日夜夜将自己关闭在跟院一样破烂的房屋里,即使出门,也必定如同幽灵一般,飘飘忽忽,隐隐现现,让人摸不清头脑。因为如此,他理所当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另类,并顺理成章被冠以各种稀奇古怪的称谓,其中最常用的莫过于‘鬼魂’。”
“我的中国朋友就经常称他为鬼魂,当然,也只是跟儿时玩伴们游戏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可不敢,我的中国朋友甚至没有当着他的面话的机会。这个隐士在镇上住了六年,从我的中国朋友七岁开始一直住到我的中国朋友十三岁离开,住到我的中国朋友读初中的时候,他就走了。”
“镇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两年以后,就是那个鬼魂一样的年轻男人,会成为享誉全国的哲学家。哲学家究竟是什么概念,究竟是做什么的,估计没几个镇的人明白,他们唯一确定的是,那定是个非常高深莫测、神圣不已的职业,若非如此,那隐士后来便不会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里的讲台上,对着众多大学教授和学生侃侃而谈。”
“我的中国朋友自然也不会想到他会成为哲学家,我的中国朋友跟他正面相遇的机会十分稀少,因为这个隐士住在镇的时候,出门的次数实在匮乏得屈指可数。倒是有一次,出于好奇的缘故,我的中国朋友硬是跟几个玩伴壮着胆去他的院里翻腾了一回,也是那一次,让我的中国朋友以后情不自禁对他有了一种敬畏感。”
“那次我的中国朋友悄悄扒在隐士的破屋的窗户边,看到满屋除了书就是书,椅子是书,桌子是书,甚至连床都是书垒成的,整个一个书的海洋,书的森林,书的天堂。”
“中国有部古籍叫《增广昔时贤文》,里面写有‘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意思是,蒿草下边可能长着芬芳的兰草,茅屋贫舍不能断言没有未来的将才。巧合的是,那个隐士住的院里总是长满了蒿草,各种各样的蒿草,最多的为细竹蒿草和萎蒿草,镇上这两种蒿草都很少见,偏偏他的院里长得最多。”
“后来那个隐士成了著名哲学家,我的中国朋友已经上高中了,他得知这件事后恍悟到,无论是细竹蒿草还是萎蒿草,都并非一无是处的蒿草,前者可凉血、止血,后者的蒿芽‘味苦、辛、性湿’,可‘破血行瘀、下气通络’,可治产后瘀血停积、腹胀痛,且具有健脾、解毒、消暑等多种功能,甚至可拿来食用,酱拌、凉拌、炒鸡蛋、炖、涮、酥炸都行,清淡清香,味道鲜美。
“我的中国朋友因此受到启发,大学报考了哲学专业,后来还去了纽约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不久前,我的中国朋友回到家乡镇,去看了看那座院。这座非常破的院依然存在着,非但存在着,且被镇上的人当成森严庙宇似的供了起来。只是当我的中国朋友看到院外不知何时高耸起来的辉煌墙,紧接着走进一扇富丽的大门,想到如今除了镇上的人,外地人若想进去还得花钱买门票,就情不自禁恍惚不已。这是他记忆里的那座院吗?或许是吧,或许根本就不是,这都不重要了,重点在于,昔日住在里面的人,现在已绝非昔日那个默默无名的隐士。”
“所谓十年磨一剑,剑磨好了,那就仗剑上巅峰,巅峰不巅峰,尚不能妄自定论,如今那个早年穷困潦倒被称作鬼魂的隐士,确实已经站在中国哲学界的某座高峰了,尽管他年纪依然不大,依然年轻着,而我的中国朋友也在努力,攀登属于自己的哲学高峰。”
“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圈子,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你结交了哪些朋友,你的脾性也会慢慢接近这些人;你处在什么位置,站在什么高度,决定你是怎么样的视野;你内心有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你没有碰到你期望的人,是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你自己。”
“当年那个镇隐士,用了多年修炼自己,而我的中国朋友,也会好好修炼自己,修炼成为哲学家。”
“我在纽约大学念书的时候,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是从中国来纽约的留学生,他攻读的是哲学硕士,有一次我问他,当初你为何要选择哲学专业,他跟我讲述了一个他的故事。”
“他的老家在中国的一座镇,这座镇很少见到怀旧气息浓郁的院,事实上,这样的院曾有许多的,只不过后来相继被二层或三层楼房取代,也就很难看到了。饶是如此,在他的脑海深处,还是有一座特别的院坐着,哪怕后来他到了纽约,脑海中偶尔都会浮现出它的样子。”
“他之所以能清楚记得这么一座院,记忆没被时光的洪流冲淡冲化,关键不是院本身,而冲着一个住在里面的人,是这个人让他记住了这个院。”
“这是一个住非常破的院,住在这个院里的是一个年轻男人,他就像是一个隐士一样,这隐士所住的院没有院门,甚至连四周的墙都是有一截没一截的,断断续续,颓颓废废,仿佛年岁过大的老人那口牙齿。就是这样的墙,上面总是爬满绿油油的爬山虎,如此一来,远远看去,除了漏洞的地方就是爬山虎,整个墙本身似乎成了一种摆设。或者也可以,整个墙本身多出一种莫大的神秘感,如同他,如同他的隐匿。”
“当时我的中国朋友对这个隐士最大的感觉就是神秘,不光我的中国朋友如此认为,隐士身边年长的人同样这么看待他。神秘之外,隐士便只剩下沉默了,很少讲话,更很少跟人接触,日日夜夜将自己关闭在跟院一样破烂的房屋里,即使出门,也必定如同幽灵一般,飘飘忽忽,隐隐现现,让人摸不清头脑。因为如此,他理所当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另类,并顺理成章被冠以各种稀奇古怪的称谓,其中最常用的莫过于‘鬼魂’。”
“我的中国朋友就经常称他为鬼魂,当然,也只是跟儿时玩伴们游戏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可不敢,我的中国朋友甚至没有当着他的面话的机会。这个隐士在镇上住了六年,从我的中国朋友七岁开始一直住到我的中国朋友十三岁离开,住到我的中国朋友读初中的时候,他就走了。”
“镇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两年以后,就是那个鬼魂一样的年轻男人,会成为享誉全国的哲学家。哲学家究竟是什么概念,究竟是做什么的,估计没几个镇的人明白,他们唯一确定的是,那定是个非常高深莫测、神圣不已的职业,若非如此,那隐士后来便不会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里的讲台上,对着众多大学教授和学生侃侃而谈。”
“我的中国朋友自然也不会想到他会成为哲学家,我的中国朋友跟他正面相遇的机会十分稀少,因为这个隐士住在镇的时候,出门的次数实在匮乏得屈指可数。倒是有一次,出于好奇的缘故,我的中国朋友硬是跟几个玩伴壮着胆去他的院里翻腾了一回,也是那一次,让我的中国朋友以后情不自禁对他有了一种敬畏感。”
“那次我的中国朋友悄悄扒在隐士的破屋的窗户边,看到满屋除了书就是书,椅子是书,桌子是书,甚至连床都是书垒成的,整个一个书的海洋,书的森林,书的天堂。”
“中国有部古籍叫《增广昔时贤文》,里面写有‘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意思是,蒿草下边可能长着芬芳的兰草,茅屋贫舍不能断言没有未来的将才。巧合的是,那个隐士住的院里总是长满了蒿草,各种各样的蒿草,最多的为细竹蒿草和萎蒿草,镇上这两种蒿草都很少见,偏偏他的院里长得最多。”
“后来那个隐士成了著名哲学家,我的中国朋友已经上高中了,他得知这件事后恍悟到,无论是细竹蒿草还是萎蒿草,都并非一无是处的蒿草,前者可凉血、止血,后者的蒿芽‘味苦、辛、性湿’,可‘破血行瘀、下气通络’,可治产后瘀血停积、腹胀痛,且具有健脾、解毒、消暑等多种功能,甚至可拿来食用,酱拌、凉拌、炒鸡蛋、炖、涮、酥炸都行,清淡清香,味道鲜美。
“我的中国朋友因此受到启发,大学报考了哲学专业,后来还去了纽约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不久前,我的中国朋友回到家乡镇,去看了看那座院。这座非常破的院依然存在着,非但存在着,且被镇上的人当成森严庙宇似的供了起来。只是当我的中国朋友看到院外不知何时高耸起来的辉煌墙,紧接着走进一扇富丽的大门,想到如今除了镇上的人,外地人若想进去还得花钱买门票,就情不自禁恍惚不已。这是他记忆里的那座院吗?或许是吧,或许根本就不是,这都不重要了,重点在于,昔日住在里面的人,现在已绝非昔日那个默默无名的隐士。”
“所谓十年磨一剑,剑磨好了,那就仗剑上巅峰,巅峰不巅峰,尚不能妄自定论,如今那个早年穷困潦倒被称作鬼魂的隐士,确实已经站在中国哲学界的某座高峰了,尽管他年纪依然不大,依然年轻着,而我的中国朋友也在努力,攀登属于自己的哲学高峰。”
“我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圈子,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你结交了哪些朋友,你的脾性也会慢慢接近这些人;你处在什么位置,站在什么高度,决定你是怎么样的视野;你内心有多大的格局,你就可以看到多大的天空。你没有碰到你期望的人,是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你自己。”
“当年那个镇隐士,用了多年修炼自己,而我的中国朋友,也会好好修炼自己,修炼成为哲学家。”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1/1094/11778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