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0章 庙号
推荐阅读:反派帝皇:开局生出鸿蒙霸体、让你当阔太,你却把军阀大佬给办了、年总有病似的,一边虐妻一边宠妻、大秦:不装了,我爷爷是始皇、重生七零:改嫁后我一步登天了、重回进村前,我带被拐女大苟命、团宠小奶包,疯批暴君沉迷养崽、逆徒出山、许大茂的四合院、替身退位后,顾总跪地轻哄求原谅、
皇上是诚孝至极之人,当然极为看重大行皇帝的溢号和庙号。溢号是对他最敬重的皇阿玛一生所做的概括性评价,是对其一生功过是非的盖棺定论,他伟大的皇阿玛在位六十一载,文韬武略,功高盖世,值得尊享世间最大的殊荣。
至于庙号,他的心中早早就想好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对先皇一生丰功伟绩的极大赞誉和认可,可是这两个字,又是极大地逾越了祖制。由于先皇既不是开国皇帝,也没有完成国家统一,因此按照礼制,先皇的庙号不能称“祖”而只能是“宗”。
对于预料中的这个结果,皇上根本就不能接受在他的心目中,开创一代盛世的先皇虽然只是守成,但是一生取得的丰功伟绩完全可以与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皇帝比肩完完全全可以配得上称“祖”。
皇上现在已经是万人之上的一代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他还不能为所欲为,否则就是一代昏君。既想逾越礼制的束缚而获得特权,又需要遵从礼制的规范而师出有名,为此皇上简直是伤透了脑筋。好在他历来都是一个擅长合理合法合规违制从而达到自己目的之人,现在为了他的皇阿玛更是不遗余力。于是,他特意选择了今天召见礼部官员商议此事。
“各位大人,今日商议皇考的庙号,就请各位大人先拟个意见吧。”
“回皇兄,根据礼制,皇考的庙号只能是宗,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商议的吧”
只一句话就将皇上噎得差点儿一口气没有喘上来那些大臣们还没有什么,怎么八阿哥第一个跳出来跟他唱反调这是为他们的皇阿玛确定庙号的大事,
“皇考一生丰功伟绩,在位六十载,前无古人,相信后也是后无来者,朕以为,尊皇考为宗,实不足以体现皇考的千古伟业。”
“开国称祖,新建王朝称祖,皇考一朝既非开国,又非新建帝国,如何能称为祖”
八阿哥寸步不让,再次据理力争毫不留情地反驳了他的观点。皇上当然知道八阿哥为什么要反对此事,这位刚刚晋升的廉亲王并不是要否定先皇一生的丰功伟绩,而是在给他这个皇兄出难题,只要是他坚持的,就一定是八阿哥反对的
对于廉亲王事事处处与他作对,皇上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然而对于他竟然在先皇庙号的问题上不顾大局公然对立的行为实在是不能苟同,凡事要讲个礼,讲个义,讲个廉,讲个孝,当初皇上选择了“廉”字作为八阿哥的亲王封号,不就是既希望他为官的时候清廉、廉明,又希望他为人的时候品行端方有气节吗
可是再看看他现在的所做所有,为官是否清廉还需要假以时日再做定断,至少在为人方面,实在是谈不上品行端方,试想只是为了一已之利而不顾对先皇一生大事的盖棺定论,何谈品行端方,何谈至诚至孝
本书由首发,
至于庙号,他的心中早早就想好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对先皇一生丰功伟绩的极大赞誉和认可,可是这两个字,又是极大地逾越了祖制。由于先皇既不是开国皇帝,也没有完成国家统一,因此按照礼制,先皇的庙号不能称“祖”而只能是“宗”。
对于预料中的这个结果,皇上根本就不能接受在他的心目中,开创一代盛世的先皇虽然只是守成,但是一生取得的丰功伟绩完全可以与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皇帝比肩完完全全可以配得上称“祖”。
皇上现在已经是万人之上的一代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他还不能为所欲为,否则就是一代昏君。既想逾越礼制的束缚而获得特权,又需要遵从礼制的规范而师出有名,为此皇上简直是伤透了脑筋。好在他历来都是一个擅长合理合法合规违制从而达到自己目的之人,现在为了他的皇阿玛更是不遗余力。于是,他特意选择了今天召见礼部官员商议此事。
“各位大人,今日商议皇考的庙号,就请各位大人先拟个意见吧。”
“回皇兄,根据礼制,皇考的庙号只能是宗,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商议的吧”
只一句话就将皇上噎得差点儿一口气没有喘上来那些大臣们还没有什么,怎么八阿哥第一个跳出来跟他唱反调这是为他们的皇阿玛确定庙号的大事,
“皇考一生丰功伟绩,在位六十载,前无古人,相信后也是后无来者,朕以为,尊皇考为宗,实不足以体现皇考的千古伟业。”
“开国称祖,新建王朝称祖,皇考一朝既非开国,又非新建帝国,如何能称为祖”
八阿哥寸步不让,再次据理力争毫不留情地反驳了他的观点。皇上当然知道八阿哥为什么要反对此事,这位刚刚晋升的廉亲王并不是要否定先皇一生的丰功伟绩,而是在给他这个皇兄出难题,只要是他坚持的,就一定是八阿哥反对的
对于廉亲王事事处处与他作对,皇上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然而对于他竟然在先皇庙号的问题上不顾大局公然对立的行为实在是不能苟同,凡事要讲个礼,讲个义,讲个廉,讲个孝,当初皇上选择了“廉”字作为八阿哥的亲王封号,不就是既希望他为官的时候清廉、廉明,又希望他为人的时候品行端方有气节吗
可是再看看他现在的所做所有,为官是否清廉还需要假以时日再做定断,至少在为人方面,实在是谈不上品行端方,试想只是为了一已之利而不顾对先皇一生大事的盖棺定论,何谈品行端方,何谈至诚至孝
本书由首发,
本文网址:https://zlals.com/xs/0/806/10625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lals.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